-
中国科学家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阐明了小麦抗白粉病又高产的分子机制。这一成果1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重病田减产可达40%以上。经过八年研究攻关,科研团队在大量的基因组编辑小麦突变体中筛选获得了一个新型感病基因突变体Tamlo-R32。该突变体表现出对白粉菌完全的抗性,同时生长发育和产量正常。 为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抗病育种,研究人员一方面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将Tamlo-R32突变体与我国小麦主…
-
小麦株高测量方法有哪些?现代高效小麦株高测量方法介绍
株高是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与其抗倒伏性,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密切相关。在小麦育种过程中,小麦的株高测量必不可少,传统的小麦株高测量主要是采用尺子测量,这种测量方式效率低下,可靠性不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小麦研究的需求,基于现代科学育种测量需要,一种现代高效小麦株高测量工具应运而生。 小麦株高测量仪是一款拍识别的株高测量仪器,由测量杆,手机,识别APP软件组成,适用于水稻、小麦、油菜等较矮作物的株高测量,也适用于测一部分枝位高作物。 仪器测量小麦株高步骤非常简单,手机对准测量杆上的刻度,拍照自动识…
-
水稻种子收获的四个要求(水稻种子收获的技术要点)
①质量要求:稻种收获的质量要求是单品种收割,单品种运输,单品种脱粒,单品种晾晒,单品种贮藏。无论是人工收获,还是机械收获,都要提高收获质量。 ②收期要求:原则是霜前收获,活秆成熟,一般比稻谷提前3-5天收获,但不能过早,过早成熟度不好,籽粒不饱满,影响种子质量,导致发芽率不高,发芽势不强。但又不能过晚收获,过晚易遭霜害,易落粒,还容易造成穗发芽,因此稻种要适时收获。 ③水分要求:水稻种子含水量要控制在14%以下,这样才能做到安全贮存。 ④脱粒保管要求:在脱粒时要做到专品种入场,专品种脱粒,专品种…
-
《四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研究报告》发布 包括育种创新等多项内容
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1月23日,《四川“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由四川省农科院牵头编写,自2021年3月启动以来,经过9个多月得以完成。 《报告》分析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背景及内涵,四川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大意义,总结了四川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取得的成就,研判了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报告》还分别从四川耕地资源态势、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耕地高效持续利用、主要粮油作物种子资源…
-
中国农业大学成立重磅实验室 全国农学领域目前唯一
1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教育部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暨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成立大会,这也是全国农学领域目前唯一的前沿科学中心和基因编辑部级重点实验室。 据悉,前沿科学中心是我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教育部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引领的重要举措。国家计划在全国高校布局30-40个前沿科学中心,目前已有25个前沿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是目前农学领域唯一的前沿科学中心。中心作为学校直属的二级实体研究机构,纳入学校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管理…
-
农业农村部:稳妥有序推进转基因等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1月20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2022年中国将扩大大豆生产,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但是大豆和玉米主产区,农民往往会在两种作物中二选一,如何确保大豆面积增长的同时玉米种植面积不会减少,政府是否考虑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来解决相应的玉米供给问题?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解决中国农产品供给问题,大豆是很重要的一个品种,从转基因来讲,农业转基因技术是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的重要方面,也…
-
石家庄市农科院7个大豆新品种通过省审定
河北日报讯(记者董昌 通讯员耿晓彬)从石家庄市农科院获悉,2021年河北省新审定20个大豆品种中,7个品种为该院培育。其中,河北省通过审定的4个优质(高油)大豆品种,全部来自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的新品种。 近年来,石家庄市农科院在保持小麦、棉花、玉米等优势传统学科研究基础上,紧紧围绕国家大豆产业振兴计划,组建大豆创新团队,积极申报大豆育种专项和国家、省市科研平台,建成了农业部“高产高油大豆育种创新基地”,承担了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冀中南地区综合试验推广站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该院共选育出并通过审定…
-
青海省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 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1月19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承担的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专业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国内育成品种中没有薯条专用型品种的空白,开启了青海省彩色马铃薯育种的先河,首次对青海省马铃薯窖藏病害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并提出防治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为主要目标,加工专用型品种缺乏,不能满足马铃薯品种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西缘地带,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优质商品薯和种薯的天然家园,但是90%以上…
-
两项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山东农大启动
1月17日,山东农业大学主持的两项2021年度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暨项目启动会以“线上+线下”会议方式召开。 “主要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形成的机理及种质创新”项目负责人孔令让教授介绍了项目立项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保障措施等情况。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和讨论,并提出了质询和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升小麦基础研究与育种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意项目方案通过论证,建议尽快实施。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对300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
-
淄博数字农业农村项目再添“核心引擎” 淄博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1月17日,淄博市与中国农科院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刘颖婕)1月17日,淄博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淄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淄博市遍地开花的数字农业农村项目有了“核心引擎”。 据悉,淄博将用5到10年时间,将中国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淄博)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富锶产业创新中心、农业智能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成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数字农业农村与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的示范者、引领者,成为涵盖政、产…
-
“强种”行动 聚焦种业关键技术突破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种业振兴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农科院等部门近日表示,2022年将推进实施“强种”“增粮”等科技行动,聚焦蔬菜、畜禽育种等关键技术,加快实现重要品种种源自主可控。 农业农村部表示,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当前我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自己来解决。但与此同时,种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弱项和短板。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力度推进种业振兴。2021年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重点推进种业资源保护,大力推进种源等…
-
我国油菜高油育种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油菜新品种含油量达到5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种业翻身仗首战告捷!该院油料所培育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19”,成为我国首个含油量达到50%的国审冬油菜品种,突破了油菜高油高产多抗协同改良的难题,推动油菜高油育种跃居世界领先水平。牧医所联合培育的白羽肉鸡“广明2号”通过审定,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院士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农科院2022年工作会议上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种源安全,集中力量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坚决打好…
-
内蒙古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 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晓刚 李昊)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在保障国家种业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内蒙古种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模、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大豆制种面积居全国第三,玉米制种面积排在全国前五。自主培育向日葵品种在科研水平、市场份额及品牌价值等方面全国领先,市场占有率超过1/3,自主培育西红柿系列品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10。 据介…
-
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茶遗传密码 实现油茶从传统育种向基因组育种的跨越
2022年1月,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团队成功组装了全球首个高质量油茶基因组,揭示了油茶物种的进化历史。对油茶基因组的破译,实现了油茶从传统育种向基因组育种的跨越,为提高良种的选育效率、保障我国粮油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成果于1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基因组生物学》上。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种植历史悠久的木本油料作物,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其茶籽可通过压榨等方式加工为山茶油,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近年来备受市场欢迎。因此,油茶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助力乡村…
-
中国农科院发布“十四五”规划 制定近、中、远期不同的目标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1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年工作会议上,发布了该院《“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以及近期和远期的科研目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介绍农科院《“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受访者供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介绍,作为中国农业科技的国家队,农科院“坚定不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发展实力和影响力,加快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此,中国农科院制…
-
中国农科院发布2021年度重大成果产出(10项重大成果具体内容)
中国日报1月12日电 1月12日,中国农科院在2022年工作会议上发布10项2021年度重大成果产出,具体如下: 1.“中麦895”助力黄淮海小麦稳产增产高产 作科所联合育成耐热性突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新品种“中麦895”,累计推广5100万亩,创造亩均实收782公斤的高产纪录,成为黄淮麦区耐热高产育种骨干亲本,助力黄淮海地区小麦稳产增产高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2.草地贪夜蛾防控实现技术升级,引领国际技术进步 植保所升级草地贪夜蛾实时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围绕草地贪夜蛾防治研发新型…